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日前,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对“十三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部署。其中,《规划》针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行的知识产权工作安排成为一大亮点。
知识产权作用进一步凸显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机遇期,而这一战略机遇又凸显和凝聚在科技创新及其知识产权运用的交集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驱动及转型升级,关键之一就在于需要从始至终的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的制度支撑、战略调控及策略运筹。”大连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对经济的影响力逐渐凸显,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已经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外博弈和对内竞争的基本游戏规则。他认为,《规划》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列为“十三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意在强调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由知识产权保护来保驾护航,由知识产权运用来引路导向。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双轮驱动”,增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运营能力。未来,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过程中,知识产权对我国创新成果的保护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今年11月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发布,提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并明确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力度、完善涉外知识产权执法机制等具体任务。11月3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关于严格专利保护的若干意见》,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着眼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出严格专利保护的各项措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要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往往都是高科技产业,科学技术密集度高,知识产权敏感性强,因此更容易引发知识产权纠纷乃至诉讼,重视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及时而有必要的。”陶鑫良告诉记者。
知识产权机制进一步完善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后的发展,需要全方位的、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环境及系列举措来引路指向和保驾护航。虽然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已经基本完备,但从与时俱进和拾遗补缺两方面,仍然需要不断完善;虽然我国的知识产权执法已经持续强化,但从严厉打击侵权和合理遏制滥用两方面,仍然需要继续加强。而‘十三五’时期也是我国专利法第四次修改和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关键时期,《规划》针对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中的相关重点领域,明确提出相应的立法修法目标,可谓恰逢其时。”在陶鑫良看来,《规划》首先点明了积极推进“两法”修改;面向互联网时代的科技进步新形势,提出要与时俱进,加强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研究;明确对实用艺术品和外观设计专利、商业秘密保护方面的问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实践;还从修法立法延伸至执法层面,明确将故意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纳入社会信用记录等,充分表明了加强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以有效保障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这样一个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发明创造创新的良好环境。”陶鑫良强调。
在知识产权运用层面,《规划》从大力推行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实施知识产权行业布局和区域布局工程、构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鼓励创新知识产权金融产品等方面作出了安排,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更多发展路径。“知识产权制度的实质是知识产权价值的实现,运用才是目的。”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许春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战略性新型产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必须以运用为导向、以绩效为目标,提质增效、重在运用。同时,他告诉记者:“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商用化和资本化是知识产权运用的主要方式,尤其是知识产权资本化能更充分体现和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规划》中所提出的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创新和股权化、证券化正是知识产权运用的未来方向,值得探索和完善。”
对于《规划》提出的完善知识产权发展机制。许春明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面向未来的产业,具有竞争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更需要知识产权的保障、引领和支撑。知识产权全链服务和集群管理,有利于战略性新型产业知识产权的形成和布局;知识产权的信息利用和分析评议,有利于产业发展方向的确定和风险的防范。
“昔日技术先进性的世界自由竞赛,已经演变成为今天知识产权垄断性的全球强权博弈;过去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布局的竞争,已经转化为如今知识产权布局、并购与诉讼的战争。”陶鑫良强调,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是第一步,产业实施是第二步,市场竞争是第三步,标准参与是第四步,知识产权整合运营是第五步。总而言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但要重视和依靠科技创新,同样需要重视和依靠知识产权。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记者:吴 珂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3日
|